人民網
人民網>>教育

北京市家校社協同育人工作現場會暨海澱區推進“教聯體”育人新模式研討會召開

2025年07月12日10:23 | 來源:中國教育新聞網222
小字號

原標題:北京市家校社協同育人工作現場會暨海澱區推進“教聯體”育人新模式研討會召開

  6月27日,北京市家校社協同育人工作現場會暨海澱區推進“教聯體”育人新模式研討會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召開。

  會議由北京市教委主辦,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、北京市海澱區教委承辦。教育部基礎教育司二級巡視員王新立、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王攀、海澱區副區長武凱、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董竹娟等領導出席會議,北京市各區教育部門代表、教育領域專家學者,以及海澱區各相關單位代表參加了會議。

  海澱區副區長武凱在致辭中表示,海澱區高度重視家校社協同育人工作,努力將一系列政策舉措落實好,特別是將科技文化賦能家校社協同育人作為工作重點,積極規劃並建設“人工智能產業+教育”資源群,開發科技課程、特色活動、實踐項目,用科技賦能育人共同體,“教聯體”內涵持續深化。他說,海澱區將繼續提高政治站位,強化技術支持,形成多樣態“教聯體”協同育人工作模式,以協同育人高質量發展助推“五育”融合,努力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。

 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董竹娟表示,多年來北京教科院深耕學前、義務教育、高中等全學段,聚焦德育、思政等重點領域,關注班主任、思政課教師等重點群體,著力破解協同育人在政策、理論、實踐方面的重難點問題,指導各區多措並舉推進家校社協同育人工作。未來,北京教科院將充分發揮“教育智庫”作用,聯合海澱區形成“區院共建”“政教協同”工作機制,依托全學科、全學段、全口徑教研優勢,共同探索並建立科學、高效、可持續的家校社協同育人工作的“海澱”模式,為全市輸出更多“教聯體”建設經驗。

  會上,海澱區委教工委書記、區教委主任杜榮貞從“以戰略高度認識‘教聯體’建設的方向定位”“以政策力度驅動‘教聯體’高質量發展落實見效”“從實踐廣度拓展‘教聯體’高質量發展的方法路徑”三大方面,系統梳理了海澱區在育人模式創新上的思考脈絡,清晰勾勒了“教聯體”建設的整體架構、核心任務和實施路徑,彰顯了海澱區“教聯體”育人模式的理念創新和實踐創新。

  為進一步促進家校社之間的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,推動“教聯體”創新發展,海澱區人大、區教委、區文旅局、區婦聯、區刑偵支隊禁毒大隊、北下關街道、北京科技大學等作為代表,在會上舉行了海澱區“教聯體”育人協作聯盟成立儀式。該聯盟將通過搭建對接互聯、開放融合的創新平台,推動建立全方位、多層次、立體化的家校社共育新生態。

  會議還聘請了18位教育領域專家為海澱區“教聯體”指導專家。與會領導為海澱區家校社協同育人研究與指導中心及首批8所實驗校授牌。

  為進一步深化合作,海澱區教委與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簽署戰略合作意向書。雙方將建立項目負責機制、研討會商機制、資源共享機制、評估反饋機制等多種合作機制,在聯合研究與標准建設、實踐平台與項目共建、能力建設與專業支持、成果凝練與推廣輻射等領域開展合作。

  在圓桌論壇環節,來自北醫附小、花園路派出所、北大醫學部基礎醫學院、海澱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實驗學校等單位的管理者和專家學者,共同探討了如何讓學校、家庭、社會及相關專業力量在“教聯體”框架下有效聯動、需要破解哪些關鍵問題等核心議題。

 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王攀在發言中對海澱區“教聯體”育人新模式給予了高度肯定,認為海澱區作為全國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實驗區的先行者、示范區和動力源,在統籌規劃上下功夫,在融合創新上下功夫,在整合資源上下功夫,初步形成了“海澱模式”,並對如何促進“教聯體”建設等提出了具體要求。(記者 陳明)

(責編:郝孟佳、熊旭)
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

推薦閱讀
返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