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荷青年交流會助力心理健康共建——
“畫”出共鳴 “話”解壓力


![]() |
交流會現場合影。 |
近期,一場別開生面的中荷青年交流會在荷蘭烏特勒支舉辦。此次活動由荷蘭中國學生聯合會主辦,吸引了來自烏特勒支大學、阿姆斯特丹大學、蒂爾堡大學等高校的中荷學生參與。
在溫馨、活躍的氛圍中,大家圍繞“如何在異國他鄉保持心理健康”“跨文化背景下如何應對壓力”“如何積極融入當地文化”等議題展開交流與互動。活動受到許多同學歡迎,有不少人在社交媒體上發了活動照片和感想。
“畫”出食物,自我表達
活動伊始,每位參與者都要在畫布上畫下自己最喜歡的食物,並向在場其他人作簡短介紹。沒有分組,也沒有限制要求,大家用最喜歡的方式自由表達。
“我畫了家鄉的缽缽雞。”一名來自四川的同學說,“這是我從小吃到大的美食。每次在荷蘭看到冷鍋串串,我都會特別想家。”還有名學生畫了西瓜,她說:“夏天的時候吃上一塊西瓜,那是我記憶中最放鬆、自在的時刻。”
荷蘭學生麥克則用火鍋來表達他對中國文化的喜愛。“我這幾年已經去過中國的不少城市,其中最喜歡的城市是重慶。”麥克說,“那裡的火鍋味道很特別,我至今難忘。在重慶,我還體會到了中國朋友的熱情好客。”
“食物與記憶緊密相連。繪畫表現能有效幫助大家打開心扉。”活動策劃同學表示,“我們希望大家暫時放下心理負擔,用藝術方式和他人交流,聊家鄉、童年、期待的事情。”
自由交談:原來並不孤單
在隨后的“自由交談”環節中,幾名在荷蘭工作的中國畢業生討論了求職中的挑戰。
“我剛畢業找工作那會兒,每次投簡歷都很緊張,對自己信心不足。”小米(化名)分享道,“后來我意識到,真正的競爭力不是完美,而是清楚自己的優勢並展現出來。”她鼓勵同學們在面對就業競爭時,保持良好的心態。針對簡歷撰寫和面試心理調節,小米還結合自身經歷分享了實操建議。
“我其實一直不太喜歡參加社交活動,但今天感到愉快。”一名中國學生說,“聽了大家的分享,我發現,我們很多煩惱是共通的,原來我並不孤單。”
近年來,獨在異鄉,如何獲得情緒支持、在跨文化環境中找到歸屬感,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國際學生關注的話題。
荷蘭中國學聯主席陳榆說:“解決心理健康問題需要長期的陪伴與支持。我們今后會舉辦更多類似活動,通過營造良好的環境,持續為留學生提供感受支持,構建可持續的心理支持網絡。”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
- 評論
- 關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