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站首頁
黨網·時政
經濟·科技
社會·法治
文旅·體育
健康·生活
觀點
訪談
國際
軍事
大灣區
台灣
視頻
圖片
教育
登錄
注冊
退出
登錄人民網通行証
立即注冊
記住登錄狀態
忘記密碼?
教育
首頁
|
滾動
|
原創
|
思政
|
高考
|
留學
|
嬰幼兒
|
中小學
|
大學
|
職業教育
|
人民日報寫作課
即時新聞
培育更多“金師” 點燃科學教育火種
從東昌湖劃向世界!聊城大學龍舟隊已斬獲世錦賽五金
研究生黨建“雙百”“先鋒之聲”宣講團在人大成立
從殲十“三滴油”裡,讀懂科創的青春答案
錄取通知書設計“出新”更“走心”(文化隻眼)
海外學子走訪紹興 期待發揮所長
“畫”出共鳴 “話”解壓力
留學生聚上海 體驗萌新職場人
去愛爾蘭留學,這些信息要知道(留學服務站)
古箏聲飄馬德裡
人民網
>>
教育
>>
教育銳評
高校非遺人才培養要處理好“本”與“末”的關系
2022-04-26
做剛健有為的新時代青年
2022-04-22
熱起來的運動場還需要冷思考
2022-04-21
遏制青少年近視肥胖 如何用好“體育療法”
2022-04-20
法治副校長:呵護“少年的你”
2022-04-19
藝術院校:選才“以人為本” 育人“因材施教”
2022-04-19
“強基計劃”應以特色培養模式吸引考生
2022-04-15
當曼徹斯特大學的碩士成了崔各庄的“城管”
2022-04-15
高度重視家庭家教家風建設
2022-04-15
大齡讀研為哪般
2022-04-14
研究生培養,要以課程為抓手
2022-04-12
高校辦學,不能“一切為考研讓路”
2022-04-12
職業教育數字化要把握三個“用”
2022-04-11
“授權”“鬆綁”離不開科學的人才工作業績觀
2022-04-10
清理不合理入學門檻:重申“有教無類”
2022-04-06
遏制考研“高考化”:必須扛住功利化辦學“壓力”
2022-03-30
超八成青年“睡前玩手機”亟需警惕與矯正
2022-03-25
開設人工智能專業,不能隻為“蹭熱點”
2022-03-24
主動作為,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
2022-03-22
提升中小學教師科研素養要打好“組合拳”
2022-03-22
講好北京冬奧這堂思政大課
2022-03-15
用好北京冬奧會遺產 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
2022-03-15
專家建言應全面評估考生研究能力
2022-03-13
積極探索體現素質教育導向的作業設計
2022-03-01
教育部出招 有助培養更多體育人才
2022-02-24
給孩子余力發展自己、做好自己
2022-02-15
教育行思:冰雪運動,從點燃激情到穩步提升
2022-02-15
創造開放環境 自主培養高層次國際化人才
2022-02-10
勞動教育應既有“勞動”又有“教育”
2022-01-27
新興職業釋放雙擁新動能
2022-01-22
上一頁
10
11
12
13
14
15
16
下一頁
教育銳評
培育更多“金師” 點燃科學教育火種
嚴把學業關,培育棟梁材(人民時評)
讓童書“好玩”又“好讀”(來論)
把畢業論文寫在實踐成果裡
喜見更多的“思政小課堂”
家庭教育始於心的互動(暖聞熱評)
呵護學者專心治學的寧靜環境
勞動教育不能隻晒不做(評論員觀察)
為穩就業出更多實招暖招(人民時評)
本網原創
培育更多“金師” 點燃科學教育火種
從東昌湖劃向世界!聊城大學龍舟隊已斬…
研究生黨建“雙百”“先鋒之聲”宣講團…
從殲十“三滴油”裡,讀懂科創的青春答案
教育部:嚴控暑期作業總量 減輕學生過…
“大小”攜手 讓名人故居裡的非遺思政…
教育部:三年來,卓越工程師培養改革取…
教育部:我國將正式發布《卓越工程師培…
人類的祖先是條魚?舒德干:好奇心是啟…
北京市平谷區教育高質量發展成果匯報會…